近日,看到一篇名为《仿冒元件问题已成电子产业毒瘤》的报道。该报道由近期市场传出的多起仿冒 AMD 芯片案出发,谈到了当前泛滥全球的仿冒电子元器件问题,这个问题笔者也很关注,因此就认真阅读了一遍,但有个数字引起了我的怀疑。

 

该报道称:“根据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统计,全球市场每年有价值高达 1690 亿美元的仿冒电子与半导体零组件流通。”

 

《仿冒元件问题已成电子产业毒瘤》截图

 

电子元器件销售统计大致分为两个类别,半导体芯片是一类,阻容等被动元器件与连接件是一类。其中半导体元器件年 2016 年销售额在 3500 亿美元以下,全球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统计数据为 3389 亿美元;连接件与被动元件销售额在 1500 亿美元以下,市场调研机构 Research and Marktets 统计数据为 1443.5 亿美元。

 

二者合计不到 5000 亿美元,如果每年约有 1690 亿美元仿冒产品在销售,相当于是说,全球电子元器件销售额中,约有三分之一由假冒产品贡献。比例真有这么高?

 

IC Insights 统计的二十大半导体公司销售数据

 

按半导体与被动元器件比例反推回去,每年半导体仿冒产品销售额应该在 1100 亿美元以上。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C Insights 的数据,2015 年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销售额加起来为 2361.4 亿美元,2016 年为 2432.66 亿美元(估算,出数据时,2016 年尚未结束),这两个数字都不包含晶圆代工厂的数据,所以不存在重复统计。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减去前二十大半导体公司销售额之后,仅不到千亿美元,难道前二十大之外的公司都在生产销售假货?

 

显然不是!

 

所以 1690 亿美元这个数字应该有问题,它的出处又在哪里?会不会译者弄错了?查到原文《Counterfeits plague electronics industry》后证实,译者是如实翻译,但以国际刑警组织和这个数字为关键字并未检索出有效内容。而用这个数字及假货、电子作为关键字,则可以检索到若干篇文献,都引用了这个数字。

 

原始英文报道截图

 

例如 NetNames 的报告《The risks of the online counterfeit economy》、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的报告《Couterfeiting,Piracy & Smuggling - Growing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以及 NetNames 的另一份报告《Counting the cost of counterfeiting》等。

 

然而,NetNames 第一篇报告给出的参考文献网上查不到,而 FICCI 的报告中,则看不出数字出自哪篇参考文献。只有《Counting the cost of counterfeiting》给出的参考来源可溯,该数字来自 IHS 一篇简报《Top 5 Most Counterfeited Parts Represent a $169 Billion Potential Challenge for Global Semiconductor Market》。

 

NetNames 报告截图

 

 

在文中,IHS 解释了 1690 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该机构称,根据其调查结果,2011 年造假最猖獗的五种半导体元器件是模拟 IC、微处理器、存储器、可编程器件和晶体管,这五种元器件(包含真假元器件)应用市场规模总和为 1690 亿美元。(原文为“Looking across the entire industry, the sum of total of the application markets where these five most reported commodity groups are used represented $169 billion worth of semiconductor revenue in 2011”)。

 

NetNames 报告截图

 

而在 NetNames《Counting the cost of counterfeiting》这篇报告中,这个数字被描述成:假芯片和半导体元器件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 1690 亿美元。(“Counterfeit electronic chips and semiconductors cause losses of up to $169 billion a year”)。

 

 

NetNames 报告截图

 

FICCI 那篇报告中则直接给了一个表格,表示电子元器件假货年销售额 1690 亿美元。NetNames 另一篇报道中,也是简单说全球电子元器件假货市值 1690 亿美元,给出的参考文献为《Couterfeiting across the globe, 2016》,该文献出品方为智库经济与商业分析中心(CEBR),但笔者网上未检索到该文。

 

到这里,疑团基本可以解开。为吸引眼球,IHS 起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五种元器件造假猖獗,威胁全球半导体 1690 亿美元市场”,而部分研究报告作者或望标题而断章取义,把五类元器件 1690 亿美元总市场规模当成了假货市场规模,或转述自其他报告而未进行考证,其心理也许本来就是“反正数字越大越好嘛”。

 

那么,有没有人正确引用 IHS 的数据?还是有的,在《赢取半导体产品防伪战(Wining the Battle Against Counterfeit Semiconductor Products)》白皮书中,世界半导体理事会正确引用了 IHS 的数据。根据 IHS 当时简报,ZDNET2012 年的一篇报道也未曲解该数字,《假芯片:1690 亿美元科技供应链的心头之患(Couterfeit chips:A $169 billion tech supply chain headache)》。

 

最后,问题来了,这个数字究竟如何传递到了国际刑警组织的档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