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厂联电获准授权 28 纳米技术予中国子公司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联芯 28 纳米预计第二季导入量产,将抢攻中国手机芯片市场。
联芯甫于去年底投产,目前以 40 纳米制程技术为主,月产能约 1.1 万片规模。
联电今天公告,获准技术授权 28 纳米技术予中国子公司联芯,技术授权金额 2 亿美元。联电表示,联芯将尽快导入 28 纳米制程,预计第二季可进入量产,将抢攻中国手机芯片市场;联芯预计至今年底月产能将扩增至 1.6 万片规模。
至于 2 亿美元技术授权金,联电指出,将依进度认列,只因与联芯为母子公司关系,对损益无影响,仅有现金收入。
N-1 规则,14nm 量产后的推进
根据台湾规定,投资大陆的技术要比台湾的落后一代,也就是所谓的“N-1”规则,联电这次进入大陆,是因为其 14nm 正式投入量产。
23 日也宣布,自主研发的 14nm 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制程技术,已成功进入客户芯片量产阶段,良率已达先进制程的业界竞争水平,此制程将帮助客户开拓崭新的应用于电子产品。
联电 CEO 颜博文表示,这次达成 14nm 量产的里程碑,象征联电成功携手客户,将先进技术导入市场,同时与其他客户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中,将持续优化此制程,充分发挥 14 纳米 FinFET 在效能、功耗和闸密度所具备的优势,以驱动次世代硅芯片于网络、人工智能和各类消费产品等各领域的应用。
联电 14 纳米 FinFET 制程效能竞争力已达业界领先标准,速度较 28nm 增快 55%,闸密度则达两倍,此外,功耗亦较 28 纳米减少约 50%。 此 14nm 客户芯片现正于联华电子台南的 Fab 12A 晶圆厂生产中,未来将因应客户需求,稳步扩充其 14nm 产能。
联电宣布自主研发的 14 纳米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制程技术, 也宣告联电已决定将厦门联芯的晶圆制程推进到 28nm 量产,抢食在大陆制造最大一块的手机和网通芯片代工商机。
颜博文强调,14 纳米 FinFET 制程效能竞争力已达业界标准,速度比 28 nm 增快 55%,闸密度达两倍,而且芯片功耗也较 28nm 减少约 50%。
28nm 进攻大陆,中芯国际受冲击?
联芯集成电路是联电和厦门政府合作的 12 寸晶圆厂,计划开始于 2015 年,而到 2016 年 6 月,该工厂已经交付投产,并在 7 月底投入试产,良率也高达 98%。在产能布建上,2016 第 4 季月产能约达 3 千片,从 2017 年开始,逐季扩充产能,2018 年第二季平均月产能就可达到 2.5 万片规模。
业界人士认为,联芯 55/40 纳米制程可用来生产嵌入式芯片、CMOS 影像感测器、通讯芯片等,高通将成为联芯主要客户之一。
目前,联电 28 纳米制程采用崭新的应力技术(SMT, t-CESL, c-CESL) 与嵌入式 SiGe,以强化电子迁移率的表现,专为需要高效能与低功耗之应用产品所开发。目前已采用 28HLP SiON 与 28HPM/HPC HK/MG 制程量产多家客户产品。联电现正积极扩增 28 纳米产能,以满足客户对此广受欢迎制程的高度需求。
28HLP- 采用强化的 SiON 技术
联电高效能低功耗(HLP) 制程为 40 纳米平顺的制程移转途径,具备了便于设计采用,加速上市时程,以及优异的效能/成本比。针对有高速要求的客户应用产品,此制程提供了大幅提升的效能与功耗,速度可较业界其他晶圆专工厂提供的 28nm SiON 制程提升 10%。
28HPM/HPC - 采用高介电系数/金属闸极堆叠技术
联电 28HPM/HPC 技术广泛支援各种元件选项,以提升弹性及符合效能需求,同时针对多样的产品系列,例如应用产品处理器、手机基频、WLAN、平板电脑、FPGA 及网通 IC 等。具备高介电系数/金属闸极堆叠及丰富的元件电压选项、记忆体位元组及降频/超频功能,有助于系统单芯片设计公司推出效能及电池寿命屡创新高的产品。
在联芯进入 28nm 之后,因为联电的良率明显比中芯国际的稳定,而这个制程更是中端手机芯片和高端网络芯片的必备制程,他们进入大陆,势必会给中芯国际造成冲击。对于中芯来说,需要应对的问题又多了一个。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今日大事要闻》!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