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OLED 新型面板显示技术与市场应用驱动,AMOLED 面板持续升温,风头正劲,终端厂商导入意愿强烈,并在中高端市场大有替代传统 TFT-LCD 面板之势。加之诸如三星、OPPO、VIVO、华为、MOTO、小米等智能手机均已导入 AMOLED 屏,以及多方佐证苹果明年将在 iPhone 系列采用 AMOLED 屏计划,使得市场对 AMOLED 面板需求大幅提升,然而 AMOLED 面板供应链非常紧缺,并在基础材料、生产设备、技术专利等方面有待突破,全球面板厂商的新一轮技术升级竞赛已经开启。

  

终端导入供不应求 IPhone 8 系列将采用 OLED

众所周知,AMOLED 是有机发光显示技术(OLED)的一种,与 PMOLED 相比存在不同量级的市场应用,又比 TFT-LCD 显示技术优势明显。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学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MOLED 面板市场应用势头迅猛,其适合在中大尺寸彩色动态显示中导入,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品对显示的高要求性,而同为 OLED 技术的 PMOLED 面板就适合应用在显示内容不太多,成本要求低、尺寸小的产品中,所以说 OLED 技术以驱动方式分成的 AMOLED 和 PMOLED 应用路线是互不影响,互不冲突。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秀颀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秀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MOLED 主要面向 3-4 英寸以下的应用市场,AMOLED 更适合应用于中大尺寸应用市场。从 OLED 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从 PMOLED 到 AMOLED 的过程,现在 PMOLED 技术相对成熟,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高端的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领域。

  

“国显光电 PMOLED 业务的发展为 AMOLED 业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AMOLED 目前在快速发展中,目前全球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较少,而国显光电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实现 AMOLED 量产的企业之一,”黄秀颀表示。昆山国显光电整合了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工研院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的相关资产和技术资源,是基于清华大学 OLED 技术成立的高科技企业,是 OLED 领域的领军企业。国显光电在 OLED 领域深耕多年,2008 年建成我国大陆第一条 OLED 大规模生产线,从 2012 年至今,PMOLED 产品出货量一直稳居全球首位。而在发展 PMOLED 的基础上,维信诺自 2009 年开始积极布局 AMOLED,完成了相关关键技术开发和量产工艺集成;2012 年成立国显光电,开始进行 AMOLED 量产线建设工作,2015 年国显光电的 AMOLED 产品实现量产,2016 年初搭载国显光电的 AMOLED 屏幕的终端产品上市。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陈志宏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陈志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MOLED 是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型显示技术,相比传统的 LCD 面板,AMOLED 具有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点。

  

黄秀颀强调,OLED 显示非常契合智能终端轻薄、节能、柔性、快速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消费者对极致显示体验的更高追求。因此,OLED 显示除了现在已有的应用领域,还将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智能终端上,随着柔性 OLED 的成熟,还会拓展出更多的新应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 DisplaySearch 数据显示,预计至 2020 年 AMOLED 面板需求面积年复合增长率达 52.3%,包括智能手机、VR、车载显示、穿戴智能等产品,对 AMOLED 显示技术都拥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然而,现阶段 AMOLED 屏的导入还是集中满足手机市场,尤其是三星手机为主导,国内 OPPO、VIVO、华为等终端厂商加速跟进。中国 OLED 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耿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厂商选择 AMOLED 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 AMOLED 柔性曲屏可以大幅增加手机颜值,侧面弯曲的弧度带来了无边框视觉效果,科技感十足;二是曲屏为长期同质化竞争的产品带来新鲜元素,采用 AMOLED 曲屏的手机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这对于价格敏感度极高的手机行业无疑极具吸引力;三是消费者愿意为曲屏买单,以三星手机为例,在三星 S7 Edge 产品线中,曲屏的价格比直屏要贵近千元,但是却没有削弱消费者热情,三星 S7 Edge 也成为今年上半年安卓手机销量排行榜的冠军。

  

可即便如此,万众期待的 iPhone 7 却仍未采用 AMOLED 屏,很大原因就是产能有限,而随着产能的升级,明年的 iPhone 8 系列也将会采用 OLED 面板。据悉,今年 2 月份三星宣布计划投资 36 亿美元建设新的 OLED 工厂,并与苹果签署明年供应 5.5 英寸 OLED 面板协议,合同有效期至少是 3 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并非偏好三星做供应商,只是因为三星“押宝”OLED 十来年,配套设备相对成熟,可以快速实现量产;而富士康收购的夏普在 OLED 技术上只有研发技术,配套产线并不成熟,最快实现量产也得到明年下半年。

  

陈学彬也对下一代苹果系列采用 OLED 面板持肯定态度,并向记者透露,对于下一代苹果采用 AMOLED 的传言,在业内已经有所确认,并且下一代苹果将用 OLED 屏不会是平的,而是曲面的,至于是双曲面还是四曲面就有待苹果自己来证实,当然能否全面保证供给,具体还要看供应链的配套成熟度。

  

此前,三星 S7 Edge 采用了 AMOLED 双曲面屏,VIVO Xplay5 也已导入 AMOLED 双曲面屏,不过因三星面板供给不稳定,导致 VIVO Xplay5 出货量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障 AMOLED 供应链外,苹果也在台湾组建了 Micro LED 团队。陈学彬告诉记者,由于台湾那边面板配套设备较为成熟,苹果除了将会导入 OLED 面板外,也在台湾那边研发 Micro LED 面板,这会带来不一样的应用。而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就不用考虑对苹果 OLED 面板的支持了,因为国内面板厂商连本土手机厂商所需求的产能都没有解决,目前首要还是实现量产的问题。

 

 

难以全线铺开 产能与柔性将是 AMOLED 最终替代考量

如今,除了三星手机大规模采用 OLED 面板外,国内手机厂商正是导入 AMOLED 的中坚力量,但国内面板厂商产能吃紧,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年 7 月和 8 月份,OPPO 和 VIVO 在 AMOLED 面板上的供应链非常紧缺的,包括当时三星的产线也不能满足供货需求。

  

“三星、华为、中兴、金立、OPPO、VIVO 等中高端手机中都已导入 AMOLED 显示屏,手机等终端产品对 AMOLED 的需求旺盛,但目前 AMOLED 的产能有限。”黄秀颀向记者表示,在需求的拉动和技术的推动下,AMOLED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显示面板厂商将 AMOLED 作为投资的重点,随着更多的产能释放,规模效应也将会显现,不论从供给的数量,还是价格,都会有利于更多的手机厂商导入 AMOLED 显示屏。能够实现柔性显示是 OLED 的最大特点之一,柔性 AMOLED 的发展刚刚起步,“柔性屏”与“刚性屏”在终端应用方面会有挑战,手机等终端厂商需要提早做好应用柔性 AMOLED 的技术储备。

  

“在国内,以国显光电、和辉光电、 京东方等为首的面板企业正纷纷加大 AMOLED 投资力度,全球新一轮面板技术升级竞赛已经开启。”陈志宏告诉记者,AMOLED 产业经历了多年发展,爆发时期已然来临,目前是孕育期到爆发期的良好时期。智能化浪潮推动中小显示屏快速发展,而 AMOLED 在旗舰手机市场、智能穿戴、虚拟现实等方面呈现逐步取代的态势。特别是在旗舰智能手机领域,之前一直被日韩企业所垄断,中国面板企业的市场份额为零。中国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日韩企业的长期垄断。

  

国内面板厂商正逐渐打开 OLED 产线,除了国显光电、和辉光电、京东方外,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信利光电等厂商,均已兴建了 AMOLED 产线且发布了产品。陈学彬向记者透露,信利光电集团 AMOELD 面板在今年 5 月份已经出样,预计量产会在 10 月份,并会在高端国产手机市场快速导入,目前在良率上能够给客户保证在 60%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不久前发布 1499 元起的红米 Pro 正是使用 5.5 英寸 AMOLED 屏,这是否也意味着 AMOLED 正有望从高端向中端手机市场渗透导入,并将替代 TFT-LCD。

  

陈学彬告诉记者,VIVO 和 OPPO 等这一波手机厂商导入 AMOLED 屏的手机市场销量很好,这给行业人士形成一种印象,就是 AMOLED 面板很受市场欢迎,但这是终端客户成就的 AMOLED 形象,并不是 AMOLED 直接带来的效果。现在高端手机正大量导入 AMOLED 面板,中低端还为时尚早,这首先是因为 AMOLED 产能较少,只能供应中高端手机。

  

具体而言,陈学彬向记者透露,在中低端手机,AMOLED 比 TFT-LCD 材质相同的面板成本贵了一倍还不止,在高端手机中 AMOLED 面板成本比 TFT-LCD 还是偏高不少。所以说,因为成本价格,加之中低端手机基本不赚钱,中低端手机导入 AMOLED 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 AMOLED 面板还是主要是解决产能的问题来满足出货大户的高端机需求,所以中低端手机大量导入 AMOLED 面板还很遥远,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铺开替代 TFT-LCD。”陈学彬表示,AMOLED 面板的导入,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体现在良率、配套成熟度以及产能等等。

  

黄秀颀颇为中肯的说到,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采用了 AMOLED 显示屏,并且有更多的手机厂商有强烈的应用导入需求,但是 AMOLED 显示屏与 TFT-LCD 显示屏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共存,各终端应用厂商会根据各自的产品定位以及显示屏的供应情况来决定选用哪种显示屏。

  

事实上,TFT-LCD 面板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之所以掀起 OLED 应用潮流,主要是因为 OLED 的柔性、自发光、色彩绚丽、对比度强和宽视角等优势。陈志宏告诉记者,OLED 由于自发光等优势可以做到比 LCD 更为轻薄,同时由于发光原理和有机材料的缘故,OLED 屏幕弯折可塑性好,非常轻便同时方便携带。

  

而对于手机导入 AMOLED 和 LCD 体验区别,差异化最明显的就在于柔性。黄秀颀表示,柔性 AMOLED 现在处于第一个发展阶段——固定弯曲半径的曲面屏,将来会向可多次卷曲、可折叠等方向发展,随着柔性 AMOLED 的发展,会“创造”出更大应用市场,也会改变目前已有的一些应用方式,例如,应用柔性 AMOLED,将来手机、PAD,甚至电脑都有可能合为一体。

  

“OLED 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但与此同时柔性技术仍需要继续发展,市场的认可才是检验成功的标准,当然这也是以智能手机、VR 等终端的应用趋势。”陈志宏告诉记者,曲面显示、智能手机、虚拟现实(VR)等终端产品正在加速拓展 AMOLED 应用范围,OLED 显示产业受关注度持续提升,各大显示面板制造企业积极扩充 AMOLED 产能,预计未来 5 年 AMOLED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