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尘4x/图)
就在崂山啤酒“500听=500ml”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浓眉大眼的苹果也出事了:苹果中国官网商店在标错商品价格被人薅羊毛后决定取消订单并退款。不过,苹果砍单退款事件没有在网上引起过多的评论。
崂山啤酒事件中,有消费者在听装崂啤的拉环上发现了“叁元换购500听啤酒”的中奖提示,但崂啤方面先是说活动过期了,后来又说奖品是500ml啤酒一听,而不是500听,啤酒罐以及外包装上的活动说明,都有明确说明。最后,崂啤表示有奖活动仍按照换购500ml啤酒一听执行,但对这次事件中的消费者额外奖励500听啤酒。
而在苹果砍单事件中,2020年12月23日,苹果官网商店把多款原本千元以上的商品标价一两百元。比如一款原价1499的机器人套件,当天标价149元;一款原价1288元的立体声电容式麦克风配件,当天标价235元。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到苹果官网薅羊毛,有些人甚至下单几百套。苹果在发现这一错误后,宣布这些订单将被取消并退款。
这两个事件,其实性质都差不多,都是由于一方的失误导致合同出现了重大错误。现行合同法规定,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是可撤销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在崂啤事件中,拉环上的中奖文案被印错了,这通过啤酒罐和外包装上的活动说明可以印证。而苹果砍单事件也是苹果定价错误导致的。如果按照错误的条款执行,必然对崂啤和苹果带来重大的损失,是有失公平的。崂啤和苹果的处理都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苹果官网在购买条款中也规定了如果发生定价错误的情况,苹果将取消订单并退款。当然,严格依法行事的话,合同的变更或者撤销,应该由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决定。商家单方面决定撤销订单,有一定问题。但即使走到法庭或者仲裁机构,商家往往也会得到支持。
类似的定价错误事件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电商大促期间,时有发生。比如国美在线曾经将一款原价14500元的超级平板电脑标价为1450元。联想也曾经将一款原本售价1888元的平板电脑标成了999元。当遭遇类似事件,不同的公司选择了不同的做法。很多公司选择取消订单不发货,也有一些选择自己承担损失,正常发货。
到底如何选择,还是看公司自己的决定。如果公司愿意承担损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必然会赢得公众好感,也算是为品牌美誉度省了一笔广告费。但是如果公司认为无法承担损失而决定砍单,从法律上来说,也有理由,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品牌形象会受到一定的损失。
比如崂山啤酒事件,有些网友认为,崂啤应该将错就错,兑现500听的奖励,那将会对崂啤品牌起到巨大的提升。但问题在于,这个有奖活动,计划的是有100万人中奖,每人奖500ml啤酒一听,如果真的按照错误的印刷为获奖者兑换500听啤酒,那总奖品将高达5亿听。这恐怕是崂啤难以承受的。其实,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承认自己出现了印刷错误,说清楚活动的规则,并赠送消费者500听啤酒,而不是强词夺理,公众的观感就会完全不同,就不会出现“崂啤重新定义了‘听’”的吐槽。
当然,商家定价失误而取消订单,尤其是不经过协商而强行砍单,虽然法律上有依据,但对品牌总会有些负面的影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和消费者协商取消订单,并向消费者做出一定的补偿。舆论也不宜对这些商家加以苛责,毕竟对有些商家来说,不砍单的损失,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辛省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