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研发用于改善可穿戴设备体验的新电池结构

来源: 未知 2018-11-28 15:08:00

如果电池能够任意改变形状,这将大大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柔软度,人们在使用时也会觉得更加舒适。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剑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三校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结构,可以用来改善可穿戴设备电池寿命。和这一技术有关的论文指出,新结构可被当作无粘合剂电极,因而电池将会非常柔韧,电气稳定性也会十分出色。在外力的作用下,电池还能被弯折使用。

伯恩茅斯大学的副教授Amor Abdelkader表示,这种新结构增加了电池在压力下的灵活性,对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例如,为军队或精英运动员设计的智能服装,就需要能够适应极端条件的电池产品提供支持。

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剑桥大学的Kai Xi博士则表示,对于可穿戴技术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很好的释放了开发下一代服装可穿戴设备的潜力。

实际上,对于电池来说,如果柔韧性比较好,那么续航能力就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了。受到技术限制,电池如果具备良好的柔韧性,那么电池的能量密度就会降低,续航时间也会随之下降。这一结构能在提高电池寿命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柔韧性,可以说是一大突破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校研究人员外,还有其他研究者们看到了现有电池技术上的不足,他们都在努力着突破技术上的瓶颈。

比如先前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脊骨结构的启发下,研发出了一款新型电池,不但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还保持高体积能量密度。

将来如果这些技术走出实验室,得到大规模商用,电池或许会真正走向柔性化。那么依赖电池运行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智能眼镜等等,或许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转变。

专题

查看更多
IC品牌故事

IC 品牌故事 | 三次易主,安世半导体的跨国迁徙

IC 品牌故事 | 开放合作+特色深耕,华虹的突围之路

IC 品牌故事 | Wolfspeed:从LED到SiC,被中国厂商围追堵截的巨头

人形机器人

市场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业

方案 | Allegro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应用提升效率、可靠性和创新

方案 | 爱仕特SiC三电平方案:突破工商储能PCS高效极限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 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4D毫米波雷达技术全解析

毫米波雷达 | 有哪些热门毫米波雷达芯片和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 | 超百亿美元的毫米波雷达都用在了哪里?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