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资本寒冬,2019年的裁员“滚滚来”。
年初,不少关于AI企业裁员的消息被爆出,科大讯飞、比特大陆、旷视科技等等,虽然这些消息并没有准确被人们所证实,但一个个当红炸子鸡,AI流量担当明星企业,在表面这袭华美的袍子下,也许同样爬满了蚤子。
在三年前,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投融资金额逐年增加,AI创企迎来了爆发期,在当时也有不少人士表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资本市场环境好要远远比用户市场环境好更为重要,在资本褪去之时,谁在“裸泳”便一清二楚。
科技媒体称,AI行业经历了三年的“野蛮生长”,疯狂扩张,“不理智”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换句话说,技术寻找场景落地进行商业化,要远远比在第三方调研公司刷排名、国际竞赛刷排名困难得多。
对于一些苦苦找不到商业模式的人,再没有传统企业基础的情况下,只好向互联网创业公司学习,但免费的服务协议,互联网的玩法,对于行业用户而言更多是反感的。因此对于许多有算法技术的公司而言,学术派出身是先天的优势,但真正进入到商业市场之中,大牛的IP要得到用户的青睐,主要看的还是产品,尤其在长期的竞争中IP的优势可能不会太明显,因此要将技术落地到垂直的领域之中,仅仅依靠算法服务,很难将企业做大,以安防为例,越来越多的算法公司在投入做硬件及软件产品,友商及客户们自己也在成立研究院做算法,因此算法的差距将不断缩小,如果算法公司无法突破原有的性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形成自身的技术壁垒,恐怕很难跳出”刷分拿融资”的怪圈,这也是许多创企本身最大的困难所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