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发展路径是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企业的信息化从流程电子化、管理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运行网络化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也在发展,从提升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到以业务创新和改进客户体验为目标。
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同
互联网的演进伴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互联网、物联网到工业互联网、窄带物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是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金融互联网的组合,三个方面既有关联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工业互联网是“个性化”的。消费互联网尽管面向十多亿网民,但它是共性的,而工业互联网的不同企业都是个性的。消费互联网是全球的,易于标准化,而企业网不见得需要全球联网,所以企业内网连接的设备多种多样,标准化难度很大。
其次,工业互联网发展门槛高。消费互联网终端比较简单,谁都可以用,很容易普及、升级,而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生产设备多种多样,业务链条很长、模型复杂,甚至很多企业都讲不清楚它的需求。所以工业互联网不仅需要提供产品,还需要提供解决方案。另外,工业互联网在性能上有更高的要求,快速响应、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资本需求比较大。从人才上来看,工业互联网人才既需要了解技术,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
消费互联网模式无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
从商业模式上看,消费互联网往往是“比烧钱”“聚人气”“圈用户”“赚流量”,从广告到会员费都可作为收入,这种模式是没有办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的,所以工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效益也只能间接计算。
互联网的灵魂是创新,对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都一样,但是并不等于消费互联网的模式思维完全可以用到工业互联网上。两者的实施主体不一样,工业互联网需要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实体经济的企业;整个生态也不一样,消费互联网依靠手机的iOS和安卓操作系统就能构建一个应用商店平台,而工业互联网缺乏类似的平台和工业App,所以多数企业觉得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
互联网技术本身有了基本的支撑条件,但是要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还有很多优化工作需要做,特别是要和工业技术融合。现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大量应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不够的。同样,工业上也有IT技术,包括传感器、电路、检控和数据获取、制造执行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上的运营技术(OT)包括材料、机器、方法、测量、维护、管理、模型,这两者需要结合,否则工业互联网还是“两张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