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若要问哪项技术是推动全球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可能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是“人工智能”。的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人工智能展现出了强大的变革社会、升级产业以及改变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能力,相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技术,其所给人带来的影响无疑更为巨大。
但这影响有好也有坏。相关研究报告就曾显示,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可能会使6%的人群失业。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偏见”的存在和伦理约束性的不足,有可能导致技术被滥用而对人造成“伤害”。在霍金尚未去世前,其便多次警告世人:“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世界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在越来越多的警示和提醒下,人们也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看法。日前,达沃斯论坛的一项民调结果发现,全球绝大多数的公众已经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表示担忧,且与人工智能在政府工作中的而应用相比,人们更担心其在商业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一些人工智能发展较为快速的国家的一些大型城市,也开始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颁布相关禁令。比如美国旧金山不久前就曾全城禁止执法部门使用面部识别技术,他们认为不受限制地使用人工智能将侵蚀民主权利和个人自由。
很显然,作为一项强大而具潜力的新型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并没有让人们对其完全信任。但人工智能发展毕竟是大势所趋,即使不信任我们也需积极拥抱、探索前行,而不能一刀切的反对和弃用。这便要求政府和企业要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监管,以及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念。
在该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国家和企业都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从强调速度与应用转移到了伦理框架的建设方面,希望通过规范的引导和严格的监管,能够在未来应用该技术的时候,保证效益最大化、控制风险最小化。
其中,欧洲是最早关注人工智能伦理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远远比不上中美等国的情况下,早早的将重点放在了框架建设上。在去年,欧盟各国相继发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确立以人为本的欧洲战略》和《欧盟人工智能》报告,从而构建起了人工智能投资框架与伦理法律框架,延续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而在今年,我国也逐渐开启了对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规范的关注,重点强调人工智能研发的伦理和安全,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责任与担当。为此,今年5月份,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并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针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和治理,提供了全新要求。
除此之外,加拿大政府则引入了一种名为“算法影响评估”(简称“AIA”)的工具,创建了一个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使用人工智能的流程,以此来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带上“紧箍咒”。据了解,该工具汇聚了所有利益相关者提出的系列重要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是做什么的?如果人们有疑问或投诉,是否有追索权机制?。..。..。只有经受住了这些问题的考验,相关技术才能获得真正应用。
总而言之,如今全球针对人工智能的趋利避害发展,可谓已经煞费苦心。而当下,人工智能虽然给人们带了不少的隐忧,可能取代了部分工人的岗位、窃取了普通大众的隐私,但其确确实实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让人们更好的完成任务、更舒适惬意的获取生活。此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的无处不在,也在多个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所以,有人说人工智能正在造福人类,有人说人工智能正在冲击人类,两种说法都没有错,但都只是其中一面。我们不知道未来人工智能到底是好是坏,也不确定现在所做的这些努力能否让人工智能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更早的认知和了解人工智能,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早做准备、拥抱未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