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距超越联电进入晶圆代工前三有多远?

来源: 中国电子报 作者:佚名 2016-05-17 09:01:00

  近日,中芯国际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除入股长电成为最大股东,继而引发人们对中芯国际将要强化产业链掌控力的猜测之外,刚刚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连续16个季度实现盈利,使业界对中芯的持续盈利能力刮目相看。

  但是,作为国内唯一可以和国际晶圆代工大厂抗衡的企业,业界对中芯国际的期待似乎更多。而在流行“大者恒大”定律的半导体行业里,排名“第四”的中芯国际有没有机会实现超越,进入全球代工“前三”呢?

  有消息称,2016年中芯将加大产能建设的投资力度,董事会批准将2016年的资本支出将为25亿美元。这个数字有两个标志意义:一是中芯国际历史上单年度 最大的投资额。二是超过了此前联电公布的资本支出(22亿美元)。中芯国际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融资支持,即使是保持这样规模的资本支出。今年依然有信心 实现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个数字看作是中芯国际计划超越联电的信号。

  超越格罗方德或联电?

  5 月13日,中芯国际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6.343亿美元,环比增长4.0%,同比增长24.4%;归属中芯国际的净利 润为61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如果结合近几年来中芯国际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尽管仍不能与台积电相比,但是已经连续16个季度实现盈利,这 在全球代工业中,也算是一员悍将。

  从披露的数据还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已经构建相对完整的代工制造平 台。从工艺技术角度看,中芯国际引入了7代工艺技术,分别是28nm、40nm、65/55nm先进逻辑技术,90nm、0.13/0.11μm、 0.18μm、0.25μm、0.35μm成熟逻辑技术以及非挥发性存储器、模拟/电源管理、LCD驱动IC、CMOS微电子机械系统等产品线。特别是在 28纳米工艺上,中芯国际现在仍是中国大陆唯一能够为客户提供28纳米制程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此外,对于更先进的14纳米工艺制程,中芯国际也一直在持 续开发。

  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振兴中国半导体制造重任放在中芯国际身上。而在Gartner发布的2015年全球晶圆代工排名中,中芯国际位列第四。这就不能不使人遐想,有没有可能赶超排名靠前的格罗方德和联电。

  对此,中芯国际似乎也并不讳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高永岗表示:“中芯国际努力的目标,就是在未来的3~5年中,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

  这就意味着,对于前面的格罗方德与联电,中芯国际需要超越其中之一。而根据现在国际通行的、以销售收入排名的作法,2015年中芯国际销售额为22.36亿美元,格罗方德与联电2015年销售额分别为47.0亿美元、44.14亿美元。中芯国际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在未来在3~4年中,中芯国际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预期是每年在20%以上。”高永岗表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到2018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方有望达到40亿美元,接近目前联电与格罗方德的销售数字。

  产能扩张力度不够?

  尽 管中芯国际表达了快速拉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心,但是挑战依旧存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两极分化趋势。”新思科技亚太区总裁林荣坚在 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演讲中指出,“以代工业为例,2015年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代工市场的55.40%,2014年为 52.85%,2013年是49.33%,2012年为46.49%,整体呈现集中化态势。如果横向比较,2015年其他代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格罗方德占10.36%、联电9.19%、三星6.28%、中芯国际4.6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芯国际超越前者的难度不小。

  具体到中芯国际自身,也存在着发展中的挑战。采访中有专家便指出:“近几年来,中芯国际过于强调盈利,不免会在新产能的投入上力度不够,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根 据几家企业此前披露的数据,2015年台积电资本支出为81.2亿美元,格罗方德和联电的分别为56亿美元和20.95亿美元,中芯国际2015年的支出 为15.7亿美元。在新厂投建方面,2014年与2015年联电与台积电分别决定在厦门和南京,投资设立12英寸晶圆厂,中芯国际尽管也有深圳8英寸厂的 建设,但在规模上仍有所不及。

  至于28纳米工艺,也有业者担心中芯国际28纳米产能爬坡的速度。根 据中芯国际的目标,2016年28纳米工艺节点的销售收入计划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5%~8%。如果说销售占比达到15%算是重要工节点占的及格线,至少在 2016年中芯国际的主力工艺平台仍是65/55nm等。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