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产业面临洗牌:PC市场疲软导致供大于求

来源: 新浪科技 作者:叶子 2012-01-10 08:59:0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存芯片便被看作是信息时代的“原油”——它们对电脑和其他设备非常重要,以致于制造商竭尽全力改善内存芯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上周有消息称,日本内存芯片巨头尔必达正寻求从其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表明在内存芯片行业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濒临出局。

  三星电子和海力士等韩国两家大公司目前占据着内存芯片行业的主导地位,美国芯片厂商美光科技与尔必达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三,但远远落后于三星电子和海力士。内存芯片广泛用于从手表、电脑到电视机等各类电子设备。然而,DRAM芯片的市场需求已趋于稳定,它们对半导体行业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

  即便是市场领头羊目前也正寻求实现多样化发展,原因是PC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新芯片工厂建设成本飙升。PC是消耗最多内存芯片的设备。过去,用户往往购买大量DRAM芯片用以提升PC性能,但如今他们已看不到这样做的必要性。电脑性能现在取决于其他零部件,比如一种名为NAND闪存的芯片。NAND闪存正日益发挥着长期以来由硬盘扮演的角色。

  竞争惨烈

  DRAM行业长期以来竞争就十分激烈。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厂商控制了超过70%的DRAM市场份额,英特尔(微博)迫于无奈宣布退出这项业务。德州仪器(微博)也在90年代中期放弃了DRAM业务。三年前,英飞凌旗下内存芯片部门Qimonda也关门大吉,英飞凌是从德国西门子(微博)集团拆分的一项业务。

  美光科技的DRAM业务虽然出现了亏损,但目前还没有放弃该业务的迹象。美光科技一直专注于需求较高的市场领域,同时还在建立NAND闪存业务。美光科技CEO史蒂夫·阿普尔顿(Steve Appleton)说:“我想许多DRAM厂商的竞争力都会不断遭到削弱。我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

  亚洲厂商的崛起让整个DRAM行业经历了一次洗牌。亚洲部分DRAM厂商在起步之初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兴建新工厂时获得许多政策优惠,促使生产成本下降。一旦在这场竞争中落后,DRAM厂商便有可能面临价格优势减少及被竞争对手蚕食市场份额的风险。其结果是,DRAM厂商不断兴建新工厂,即便是在2005年左右DRAM市场疲软之时。

  

专题

查看更多
IC品牌故事

IC 品牌故事 | 三次易主,安世半导体的跨国迁徙

IC 品牌故事 | 开放合作+特色深耕,华虹的突围之路

IC 品牌故事 | Wolfspeed:从LED到SiC,被中国厂商围追堵截的巨头

人形机器人

市场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业

方案 | Allegro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应用提升效率、可靠性和创新

方案 | 爱仕特SiC三电平方案:突破工商储能PCS高效极限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 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4D毫米波雷达技术全解析

毫米波雷达 | 有哪些热门毫米波雷达芯片和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 | 超百亿美元的毫米波雷达都用在了哪里?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