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嵌入式技术是覆盖着几十亿电子终端的最广泛的技术,2011年该领域发生了很多令人震撼、欣喜,甚至将改变整个电子行业游戏规则和设计理念的事件,本刊为您总结出十大新闻事件,并评论对电子业的深远影响。
1. ARM公布多款内核芯片,重新定义传统功耗-性能关系。
ARM今年不但发布了有其史以来功耗效率最高的应用处理器Cortex-A7 MPCore、big.LITTLE processing解决方案和Mali T658图形内核,还重磅推出了ARMV8 64位指令集架构。其中,Cortex-A7采用28nm制程技术,面积小于0.5mm2。ARM称到2013或2014年,通过使用作为独立处理器的Cortex-A7,100美元以下入门级智能手机将能够提供相当于目前500美元高端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而big.LITTLE processing(也称大小核处理器)则是首次将高性能的Cortex-A15 MPCore处理器与超高效率的Cortex-A7处理器进行优化组合,以延长智能终端的电池寿命。V8 64位指令集的诞生,使得ARM处理器可以涉足原来无法涉足的64位计算领域,比如高端工作站和服务器,从而为ARM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向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发起挑战。
2. 英特尔四大部门重组改造,超极本将改写个人电脑历史
2011年底英特尔宣布即将重组多个业务部门的消息令嵌入式领域再起巨浪。消息称英特尔将组建新的移动与通信部门,负责整个公司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通信业务。此次重组将移动通信、上网本/平板电脑、移动无线以及超移动业务部门整合进同一个部门,由前Palm高管Mike Bell和前英飞凌无线总裁Hermann Eul主管。这显示了英特尔试图“加速并改进英特尔移动设备的发展情况”,从简化平板电脑、手机软件开发工作到雕琢移动领域的片上系统(SoC)。
同时,英特尔在2011年提出了超极本(Ultrabook)的概念,欲以“超薄、超长待机、永远在线、快速启动和触摸屏,同时兼具工作与娱乐”的全新笔记本电脑替代多年来没有大的改变的传统笔电领域。其CEO公开表示,明年此类超极本电脑将占到其笔电出货量的四成以上,这将是笔记本电脑历史上的重要革新。全球首个采用3D晶体管工艺的22nm CPU——ivy Bridge将会是推动低功耗超极本的重要动力。
3. FPGA厂商闯进MPU市场,28nm时代开始
2011年,FPGA市场的两大巨头,同时发布了采用最新一代28nm工艺的FPGA工程样片,这表示FPGA正式进入28nm时代。而另一个重要事件则是Xilinx与Altera都在今年进入了通用MPU市场——推出FPGA+ARM Cortext A9的嵌入式处理器,这不同于以往FPGA中集成CPU核,这次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移,新的平台Xilinx的Zynq与Altera的FPGA SoC,直接针对传统的MPU市场,向通用DSP、MPU发起挑战。
此外,Xilinx还推出采用所谓2.5D堆叠封装工艺的28nm FPGA,使得Xilinx可以在最新一代的工艺上快速推出超大规模的FPGA器件,以满足高端应用,部分解决了摩尔定律的瓶颈。比如单颗封装的FPGA可以集成68亿个晶体管或2百万个LE。
4. nVidia的Tegra 2和Tegra3特立独行,毁誉参半
在Tegra2获得众多美誉,也获得众多口水的大势下,nVidia再次特立独行,推出全球首款四核处理器Tegra 3。Tegra 3采用台积电40nm工艺制造,单核最高1.4GHz,CPU性能最高可达Tegra 2的5倍,号称已达PC级别。内部集成12核GeForce GPU,GPU性能是Tegra 2的3倍,并支持3D立体显示。首款搭载Tegra 3的平板电脑产品是华硕的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智能手机中谁将吃这个螃蟹还是未知数。之前在Tegra2上,天宇的云手机并不算太成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