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消费电子发展关键词:跨界与融合

来源: 未知 作者:Spring 2011-04-07 18:16:00

  日本地震不仅引发了海啸,更引发了业内对于日本消费电子业受地震影响所带来的经济震荡的担忧。

  在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加工制造基地,实现了消费电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遭到巨大冲击,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以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美国为例,1929年,由于声音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帮助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家庭录像设备、CD激光唱机设备的应用,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整体复苏的主要力量;根据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在2008年CES展会上发布的预测数据,2008年全美消费电子产业销售额为1721亿美元,尽管在2009年遭遇10年来的首次萎缩,但只有大约0.6%,而美国建筑业则萎缩30%。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想要得到重振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要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

  3月初,赛迪在苏州举办了一场“2011年中国消费电子年会”,会议的主题主要是围绕今年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其产品服务的不断推陈出新,信息产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逐渐衍生出大量新的数字内容与服务领域。如通过建立以数字电视为核心的家庭“媒体中心”,通过企业间购并、合作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加紧布局。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把握机遇实现腾飞,成为每个企业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景晓波给出的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消费电子行业一年来的发展脉络。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内销产值26733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水平;家电下乡销售产品同比增长1倍以上,以旧换新产品销售和回收量均突破3千万台。外销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出口交货值36662亿元,同比增长26.2%。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有利的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景晓波认为,2011年将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给我们的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量。

  一是,全球经济逐渐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的经济会增长4.5个百分点,国外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会有极大地回升,这对相对依赖出口的消费电子产业是一个极大地利好。

  二是,“十二五”国家将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原有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将得以持续,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产业内企业带来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出口贸易摩擦增多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方面。

  归结以上背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书记洪京一预言,2011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将围绕“跨界”和“融合”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平台、内容与服务等各个层面。

  比如,体现在终端电子产品的功能上,经由不同网络的不同业务可以汇集到同一个终端产品上的“三屏融合”。比如,体现在软件、硬件、服务与应用三方面高度融合的“三层融合”,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日趋融合成为统一的系统软件平台,云计算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当然,更加体现在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等等。

  在景晓波看来,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从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的研发、标准的建立、下游产品的创新上正加大投入力度,力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我个人认为市场增长的核心在于把服务融合到产品中,重新塑造商业模式,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这些提高既包括对标准技术的掌握、研发创新能力的掌握,更多的体现在对最终用户的把握,这是推动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主要动力。”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