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前言
BUCK降压电路的核心功能是将较高的输入电压转换为较低的输出电压。在电路中,电感作为关键元件,负责储存和释放能量,电感的电流由两部分组成:平均直流分量 IDC和交流纹波ΔI。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解如何计算这两部分,只有吃透了电感电流,才能理解和更好的设计BUCK电路。
Part 02
电感电流构成
BUCK电路通常包括开关MOSFET、二极管、电感和电容。其工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开关导通时:输入电压通过电感向负载供电,电感储存能量,电流逐渐增加。
开关关断时:电感通过二极管向负载释放能量,电流逐渐减小。
这种周期性开关行为使电感电流呈现锯齿状波形,包含稳定的直流分量和上下波动的交流纹波。
电感电流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1.平均直流分量IDC
这是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通常等于负载的输出电流Io(在连续导通模式下)。
2.交流纹波△I
这是电感电流在直流分量上下波动的峰峰值,由开关过程中的充放电引起。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计算方法,以下计算针对连续导通模式CCM。
Part 03
电感电流计算
1.计算平均直流分量IDC
在连续导通模式CCM下,电感电流始终大于零,其平均值等于输出电流Io。这是因为在稳态运行时,电感通过周期性充放电将能量传递给负载,而电容的平均电流为零。因此:
IDC = Io
例如,若负载电流为2A,则电感电流的平均值IDC也为2A。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电感的平均直流分量IDC与占空比D无直接关系,仅由输出电流决定。
2.计算交流纹波△I
交流纹波△I是电感电流在开关周期内的峰峰值,反映电流的最大变化量。其计算基于如下的公式:
将上面的改写为离散形式,可得:
其中:
V是电感两端的电压
△t是电压作用的时间
L是电感值。
在BUCK电路中,电感电压随开关状态变化:
导通时:电感电压为Vin-Vo,持续时间为
关断时:电感电压为-Vo,持续时间为
其中:
Vin是输入电压
Vo是输出电压
D是占空比(理想情况下D=Vo/Vin)之前的文章有介绍,感兴趣可以查看。
f是开关频率。
在稳态下,导通时的电流增量等于关断时的电流减量,因此纹波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上面的公式表明,电感纹波电流大小与输出电压Vo、占空比D、开关频率f和电感值L相关,而与平均电流Io无关。
Part 04
计算实例
假设BUCK电路的参数如下:
输入电压 Vin = 12 V;
输出电压Vo = 6V;
电感值L = 20μH
开关频率f = 50kHz
输出电流Io = 3A。
1:计算占空比D
2:计算直流分量IDC
3:计算交流纹波△I
4:确定电流范围
电感电流在IDc 上下波动,幅度为:
最大值:
最小值:
因此,电感电流在1.5A至4.5A之间波动,平均值为3A。
以上分析我们假设电路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CCM,即电流始终大于零。若负载电流Io较小,电流可能降至零,进入不连续导通模式DCM。在DCM 下,纹波计算需考虑电流为零的时段,公式那就更为复杂了。
(Source: 硬件那点事儿)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