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高铁困旅人,电话扰清梦,商机岂外扬?”

高铁确实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虽然中国不是高铁最初从0到1的发明者,但中国绝对是将高铁技术、理念和系统发挥到极致的国家。
这周的行程安排比较紧张。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选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半夜的高铁从上海赶回深圳。
以往如果在亚洲区内出差,我也喜欢乘坐所谓的红眼航班(red - eye flight),这样行程会更灵活一些。
有时候,比如在新加坡工作一整天,晚餐后去机场乘坐红眼航班,第二天一大早到达首尔,九点钟就可以在公司开始工作了。(航空公司的贵宾室有浴室。)
其实在飞机上根本睡不踏实,只能算是稍作休息。
虽然这样安排看似高效,但对体力和精神的消耗其实挺大的。
这次有机会体验了一下“红眼”高铁,单程要十个小时左右。

车上的布局就像电影里看到的场景:一个小小的房间,或者说是一个小空间,四张床,分两边,有上、下铺。相信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都能想象那种感觉。

这次同房的还有另外三位乘客。我挺好奇,大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其实在上车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其中一位了,是个和我年纪相仿的中年大叔,他在车外抽烟。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希望不要和他分到同一个房间。万一他晚上还抽烟,十个小时的行程里,我该怎么办呢?结果还真被分到了一起,他就坐在我旁边,同样是下铺。
另外两位是一对小情侣。男方应该也是半导体行业的,主要做MCU类产品。他最近正在为一个无人机客户做方案。我怎么知道的?其实也没怎么刻意去听,只是他电话聊天的时候,在狭窄的空间里,我很难听不到。
开车不久,他接听了电话,看时间,似乎是他欧洲或美国的老板打来的,全程用英语交流。
除了那对小情侣之间的悄悄话以外,我们四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你们也是这样的吗?
我一直对在公众场合大声接听电话的行为感到不适。这次也不例外,他在车厢里打了将近30分钟的电话。
一名在美国公司工作多年的我,我深知保密的重要性,也对此非常敏感,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太妥当。
作为年轻人,打工时被老板追着问工作进度很正常,我也能够体谅,但谈话中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职业态度。最终,我实在忍不住了,说了句 “Are you done?” 提醒了他一下,“你说完了没有?”这个语气,很久没有做麦总了。
十个小时的夜奔,车厢像个微缩的社会实验室,把四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硬塞进一个方寸空间,各自守着那一方卧铺的“领地”,疲惫是共同的底色,沉默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天亮下车时,除了那句脱口而出的 “Are you done?”,我们之间依然没有任何交流。
这趟红眼高铁的体验,高效是真高效,累也是真累,而最大的收获大概是:下次订票,得研究下能不能选个“静音车厢”,或者至少,祈祷别遇上需要深夜开电话会议的室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