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在电子行业十多年,作为电子工程师,哪个没踩过几个离谱的坑!我刚开始捣鼓音响设计的时候,那叫一个无理头,有的时候也会手忙脚乱。有次焊电路板,急着出成果,愣是把一个关键的音频放大芯片焊反了。通电测试时,喇叭里没传出半点声音,反而一股焦糊味冒出来,芯片直接冒烟报废!当时心疼得直跺脚,那可是好不容易搞到的进口芯片,而且功放芯片还是蛮贵的,贵就算了,还不怎么好买,后面就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什么都是查不到的,而且技术性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某些专业性的东西少之又少。
后来对这方面的认知多了后,就开始做独立电路设计,不过从中还是吃过不少的亏了,像那些没考虑信号干扰问题。等板子打样回来,接上设备调试,信号断断续续,波形乱得没法看。反复排查才发现,是走线设计不合理,导致电磁干扰严重。没有加ESD元件,还有没有加保险的,每次返工,不仅搭进去不少时间和钱,更让我深刻明白:电子设计容不得半点想当然,每一步都得严谨再严谨!不过,正是这些 “翻车现场”,逼着自己不断总结,慢慢从菜鸟蜕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工程师。
下面分享一下我以前出现问题的PCB调试照片,和现在公司同事设计出现的问题,下面我一一的例出来,大家只看,可以友好评论。
2016年10月20日调试电源时,炸整流桥后面的电路,黑成这个样子了,如下图:

图二:

这个是当初对开关电源不是特别的熟悉,然后胆子是特别的大,只要是电路图接对了,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就敢上电进行调试。
后面经过自己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方法后,自己对开源电源的调试理解,重新进行电路和PCB设计,然后设计的时候在输入级串一个100W的大灯泡,另一个办法就是用直流电进行调试完成后,再上交流电,就这样解决了当时烧板的现象,解决了问题。
这个是丝印弄反了的一个事故,不过这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

这个是用的标准库里的器件,根本就没有看规格书里的细节,只是确定了一下尺寸大小有没有错,就直接用了,没有想着这个标示会在6脚上,默认都是为以在1脚上的。
下面分享一下我同事们出现的失误,分享一下,他们都是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工程师。
第一个是把隔离芯片烧黑的照片:

为什么会烧成这样子,是因为这个隔离芯片没有想到会有强电串入,一直在设计时都很理解当然的觉得这个是同一个地,没有想到这个地断开了,从而形成了两个有电位差,导致上电就烧成这个子了。
当时工程师都蒙了,这个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会烧坏掉,后面经过分析问题的起因,把地接在一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电源是非隔离开关电源。
第二封装选错的:

这个是第二个原因差不多,没有认真的去看这个芯片的规格书,只是觉得这个是SOT-23系列的,没有把实物与规格书,封装进行检查 ,直接就拿来用了,导致封装弄成了SOT-23-5的,这个就成了一个乌龙事件,好几个人都觉得对方会检查 看一下,新的器件,都是以为对方会检查,结果都没有去留意。后面只能验证功能后,重新投一次PCB进行更改。
第三是把电源和地接在一起的:


这个事件属于紧急事件,因为工作上特别的忙,压根就没有检查,原理设计时候的电气特性,以为是和上次设计的那个传感器一样,5脚接地,就量成了大错,这个事情是蛮严重的,把电源全接到地上了,就导致传感器无法工作,这个也只能重新画PCB,更改线路,连飞线都没有办法解决。
从这些事件中,其实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收获,从16年的电源设计,到今天,都过去多少年了,都是慢慢成长与经验积累的过程,先是学会对电子的认识,到动手调试,再到画PCB,再到自己独立设计。
看到同事作为初级工程师的设计,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先是会动手做,再到问题的分析,再一步一个脚印去体验,去更改,每个动作都亲身经历的过程,就从中得到了成长,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收获还是满满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