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满权博士
创作者认证
在上星期的讨论,好几个同学都对头脑风暴很有兴趣,我们这星期就谈谈这个课题吧。
虽然头脑风暴是根据原创者的英文词汇(brainstorming)直接翻译过来,但我觉得不是最好的表达。我比较喜欢叫脑震荡,不是汽车意外的那种脑震荡,摇动(shake)、唤醒脑袋,发掘一些新的想法,或者脑和脑的冲撞,激发出有创意的火花。风暴的后果是凌乱、破坏。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是集思广益,有建设性的。
头脑风暴有70多年的历史了,发明者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是广告公司BBDO的其中一个创始人。对于广告公司,相信同学们都可以想像是需要很有创意的行业,他们卖的就是他们的头脑和创意。🧠
他们的公司从建立以来就一直非常成功,直至到1939年,生意开始面对困难。在1942年,奥斯本就想到一个创新的团队思想模式,原来的名字是叫「想到」或「想想」(think up / thinking up)。在1953年,奥斯本在他的著作《应用想象力》(Applied Imagination)正式定名为头脑风暴,配合详细的应用方法。在书中,他提出了四个大原则:量重于质、禁止批判、独特想法、结合改善。
配合奥斯本的同事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在1958年的另一本著作《头脑风暴》,他们对头脑风暴的流程提出了几个建议,如5-12人,不同背景但差不多层次的参与者。环境也很重要,他们提到非常光亮的黄色房间但又非常悠闲,鼓励各抒己见。他们也指出会议主持人的重要性,鼓励参与者畅所欲言之后,亦需要有效地整合意见。
说到这里,相信有同学们会觉得都很有经验,没有什么新意。那我们就讨论一下「逆向头脑风暴」。简单来说,头脑风暴是先把目标定好,参与者向同一个方向思索,寻找新概念、新创意、新方法。
「逆向头脑风暴」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出发点的不同,更能有效地引导参与者作出更全面的思考。两种方法的第一步都是一样的,定好方向、确定问题,用我们现在面对的疫情作例子,一个头脑风暴的议题是「怎样达到清零的目标?」。逆向头脑风暴的第二步是把这议题反向定义,「怎样破坏清零的目标,让疫情更严重?」。👹
1. 設定议题
2. 扭转问题
3. 收集可能發生的(坏)情况
4. 逆向解决方案
5. 评估想法
用另一个工作场景的例子,...
注:这里有一个一千字的限制,余下的在留言继续。
2022/02/27 14:4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