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满权博士
创作者认证
我们这群有「芯」电子人原来也是一群有心的「读书人」,很多有趣的留言和有意义的分享。其中「魔仙堡退休黑厨子」提到的,也让我想起了我童年时,睡觉前常常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偷偷看书,不要让爸妈知道。小学时就变成了「大近视」,所以好习惯也有可能变成坏习惯。
这星期我想讨论的是关于书的版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从我们小时候的实体书到电子书和语音书,其实还有精读本,就是把实体书的精华,浓缩为几页纸,通常六到八页,主要是一些商业知识和工具书,其中美国一家相关服务的公司,我就订阅了他们的服务有二十多年了,每个月他们会发出三至四本精读书,其实书不是非常正确的描述,应该说是精读报告或文件。感觉十五分钟看完一本书好像很有效率,其实损失了很多的精髓,更重要是错过了阅读时,慢慢地通过文字,和原作者的思想交流。
虽然在科技应用上,我绝对称得上是早期采纳者,但这三种的媒体中,我还是只喜欢实体书,我强调「只喜欢」,这不单止是因为我在这方面非常传统和有多年养成的习惯,如直接在书本上做笔记,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科学依据。我们的手指头是布满了神经细胞的,当我们接触纸张或翻页时,其实能够某程度上刺激了我们的大脑细胞,配合眼球接收的信息,我们的触觉和视觉神经同时运作,增进大脑的思考和增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大有裨益的。
但电子书和语音书确是有很高的方便性和便携性,全都能储存在我们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和聆听。其中有一本书,我三种版本也有,为甚么呢?
《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的第一版是在1923年发行的,场景是几十年前美国股票市场,作者埃德文.拉斐尔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巨细无遗地描述了当时的股票市场运作,是一本阅读性很高的书。场景依旧,时代改变了,运作的模式和操作也完全不同了,但一百年后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共呜的。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不管甚么时代,甚么地域,甚么文化,人类的贪婪还是很大程度上主宰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拥有这本实体书很多很多年了,但基于各种原因,总是没有把它看完。有一次在出差时突然想起这本书,没有随身携带,就买了电子版,还是没有看完。又有一次想起这本书,就买了语音版,一个星期内终于「听」完了。
以我的经验,小说和故事形式的,电子书和语音书确实是很方便的选择。但比较严肃,复杂和知识类型的课题,我会选择实体书。
这星期的功课,请朋友们留言分享你对不同媒体和形式的书的看法。
2021/11/21 11:1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