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解密艾为飞天™DSP黑科技:技术演进、产品迭代与特色算法

来源: 艾为官网 2025-10-30 11:31:12

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提出以及无限冲激响应(IIR)和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设计的完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需求开始快速增长。这一时期,音频、图像、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显著增加,推动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开发与应用。

 

在音频领域,Audio DSP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创新的音频算法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音效质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神经处理单元(NPU)的兴起,未来音频处理技术将朝着DSP与NPU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音频处理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数模龙头艾为电子推出的艾为飞天™DSP,正是面向现代音频处理需求而生的高性能解决方案。“飞天”一词凝聚了东方的美学与想象,源于神话中飞翔的“东方女神”形象,“飞”寓意着突破声音物理局限的音效跃迁; “天”寓意着抵达音质纯净的至高境界,“飞天” 之名与 “神仙算法SKTune” 形成呼应,承载着传统文化、东方浪漫与技术突破的意象。

 

本系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DSP的技术演进以及艾为飞天™DSP相应的产品的演进:

DSP技术演进与设计

艾为飞天™DSP产品的演进

艾为飞天™DSP特色算法介绍

 

一、DSP技术演进与设计

近年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在架构设计、指令运行、制程工艺以及算法适配等维度不断演进,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DSP的性能表现,还有效降低了其功耗需求。

 

01 DSP的架构

DSP架构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核心,其设计直接影响信号处理的效率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
 

冯诺依曼架构


图1 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架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目前的计算机的CPU的架构几乎都来源于冯诺依曼架构。冯诺依曼架构定义了CPU与存储的基本关系。CPU之间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传输指令也可以传输数据。而指令和数据在同一个存储区中,使用一个总线来进行传输。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冯诺依曼架构的数据和指令在同一个总线上处理,其中两个传输的内容必须串行处理,所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取指和取数据不能同时操作。指令的几个基本操作参考图1。

 

哈弗架构


图2  哈弗结构

 

哈弗结构,将数据和指令使用不同的总线进行传输,取指和译码操作可以进行并行处理。当在进行指令1的译码时,指令2的取指可以同时进行,这个是因为数据传输在两条不同的总线上,这两个操作可以并行操作,这样大大提升处理器的性能。DSP几乎都是采用哈弗架构的处理器。

 

02 SIMD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于计算的更高的诉求,DSP计算需要从宽带化,向量化等方面演进。指令方面也逐步从单指令单数据(SISD)逐步转化为单指令多数据处理的方式(SIMD)。下面来看以下这种几种技术的区别。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的技术在各个DSP或者CPU上进行演进和发展:     

图3   SISD(Single Instruction Single Data)与SIMD的逻辑图示

 

SIMD的寄存器可以区分为64-bit和128比特。64-bit寄存器的数据可以分为:两个32位,四个16位,或八个8位整数数据元素可以同时在一个64位寄存器中进行操作;128-bit寄存器的数据可以分为:四个32位,八个16位,或16个8位整数数据元素可以同时在一个128位寄存器中进行操作。这种SIMD的操作方式使得DSP/CPU在计算性能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后续DSP/CPU厂商的技术演进中,部分厂商采用了超长指令字(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 VLW)的SIMD(单指令多数据)模式,以提升并行计算能力。例如,高通DSP的HVX(Hexagon Vector eXtensions)指令和ARM的NEON指令形式,这些指令通过扩展向量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并行计算效率。艾为飞天™DSP也在向量计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以优化其处理性能和效率。

 

03  DSP的工艺与功耗

除了计算性能,制程工艺是DSP技术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领域。20世纪90年代,随着CMOS工艺的进一步发展,DSP芯片的功耗显著降低。CMOS工艺的低功耗特性使DSP在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作为DSP行业的领军企业,德州仪器(TI)的C5000系列采用的是0.18微米工艺,而C6000系列则升级为90纳米或65纳米工艺。相较于C5000,C6000在功耗和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工艺的演进不仅使芯片面积显著缩小,便于集成到单板系统中,还显著降低了功耗。例如,采用90纳米工艺的移动高清编码器IP功耗约为100毫瓦,而采用65纳米工艺时,功耗可降至50毫瓦,功耗节省约50%。

 

在实现低功耗设计时,除了工艺技术的改进,其他技术的演进同样重要。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是一种通过实时调整工作电压和频率来优化功耗的技术。在轻载情况下,DSP可通过降低电压和频率显著减少功耗。这一技术依赖于精确的负载预测和快速的工作点切换,通过性能计数器统计指令执行情况,从而实现动态调节。

 

通过以上介绍可知,DSP的架构目前均为基于哈弗结构构建,这种架构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效率。同时,SIMD(单指令多数据)的指令处理方式从另一个维度显著提升了DSP的处理能力。此外,在DSP的发展过程中,工艺技术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更先进的制程工艺越能带来功耗和面积的优化。

 

二、艾为飞天™DSP产品的演进

中国数模龙头艾为电子推出的艾为飞天™DSP在产品演进过程中,始终致力于吸收先进的技术成果,并结合自身需求与产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创新,最终打造高度适配的产品解决方案。以下将详细阐述艾为飞天™DSP目前的产品迭代与演进。

 

其中下图是展示了第一代艾为飞天™DSP产品到最新一代的主要特性和重点参数的变化。

图4  艾为飞天™DSP产品的计算性能与算法

 

通过图4可以看出,从第一代0.18um工艺到55nm工艺,算力提升4倍,功耗降低74%。

 

01 DSP的工艺

艾为飞天™DSP第一代产品采用了0.18μm工艺技术,实现了Audio DSP功能与算法的集成。然而,受限于0.18μm工艺的特点,该代产品的芯片面积较大。在二代产品引入了更为先进的90nm工艺技术,并在AW88166产品中成功应用。通过工艺升级,不仅显著降低了功耗,还新增了虚拟低音,大音量等算法模块,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功能与性能。

 

在最新的DSP产品中,艾为飞天™DSP采用了55nm工艺技术,这使得产品在性能、功耗和面积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02 DSP算力与音效

艾为飞天™DSP的计算性能经历了显著的提升,从第一代的40 MIPS逐步升级至最新一代DSP5.0的200 MIPS,展现了其在计算能力上的持续优化与增强。这一提升不仅体现在处理速度的显著提高,还为算法的复杂度和功能扩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03 新一代DSP算法

在最新一代DSP算法中,艾为飞天™DSP引入了基于AI的深度学习技术,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和性能表现。AI算法应用于声场环绕优化、低频增强以及响度提升等领域,通过智能化的声音处理,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音效体验,使声音效果接近专业音乐厅的水准。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音频处理的精准度和丰富度,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质量的听觉享受。

 

数模龙头艾为电子推出的艾为飞天™DSP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了丰富的音频产品系列。在新一代产品中,引入AI技术,实现了沉浸式和3D环绕音效的打造,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优质的DSP产品需要承载优秀的DSP算法,方能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数模龙头艾为电子的艾为飞天™DSP特色算法,在提升产品性能和优化功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DSP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潜在的技术演进方向。

 

三、艾为飞天™DSP特色算法介绍

01 低电压保护算法

艾为将低电量场景下的保护需求进一步升级,打造出百微秒级别响应速度、可以多级调试、并且有多种调试手段的低电量保护算法(LTP),使得功放在更低的电源电压下仍旧能正常工作并且没有杂音。

 图5 电源电压下降后输出信号对比

 

如上图所示,当电源电压从3.8V降低到2.7V时, AW88166依旧能够无失真和无杂音地输出音乐信号(低电量保护算法启动,整体幅度会略有下降),2.7V低电量下依旧正常发声;无低电量保护的音频功放在2.7V电源电压下,会进入不正常工作状态,输出无声。

图6 LTP处理架构图

 

因为LTP算法集成在芯片DSP中,算法的响应速度可以达到百微秒级别(其它不带DSP的低电量保护方案功放的响应时间远大于10ms)。其中电池电压通过内部Vsensor获取,芯片温度通过内部的Temp Sensor获取,外部温度通过I²C获取。这样LTP算法模块可以同时检测到电池的电压、外部温度和芯片温度,根据不同的温度和电压,可以动态配置芯片对电池的最大抽取电流Ipeak,防止在电池低温低电的场景下,将电池电压抽取的过低,导致芯片触发UVLO进入不正常工作状态或者导致移动设备强制关机。同时在Ipeak降低、芯片最大输出能力下降的时候,LTP模块可以控制芯片的Volume和Vmax, 保证最大输出波形不削波,没有杂音。

 

LTP算法不仅在AW88166使用,还在后续AW88394/AW88399/AW85180S等新艾为飞天™DSP产品都有使用。

 

02 钢琴杂音抑制算法

传统的钢琴杂音抑制方法是通过EQ/DRC等调音手段压杂音,其带来的影响是不产生杂音的信号也受到影响。数模龙头艾为电子的钢琴杂音抑制算法,能够通过机器学习方式识别并压制杂音:

识别杂音片段,消除杂音的同时保证其他歌曲不受影响;

只压制产生杂音的大信号,对中小信号不进行处理或者少处理,主观效果影响小,无额外成本 

 

其中的压制增益与杂音波形可以如下表示:

图7  钢琴杂音压制增益示意图

 

当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到产生抑制的钢琴杂音时,机器学习通过检查信号幅度的大小,给出相应的压制增益的大小。当杂音信号比较大时压制的幅度更大,当杂音信号比较小时压制的幅度也比较小。

 

以下为进行杂音抑制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图示。其中左图展示了进行抑制的效果:

图8 含杂音的抑制处理(左)与不含杂音的抑制处理(右)

 

传统方法和AW的杂音抑制方法效果基本类似。图8则是展示了当不进行抑制处理时,传统方法则要将信号压制,而艾为的方法则对于非杂音的处理很小。

 

AW85815/AW85180等艾为飞天™DSP产品中都支持钢琴杂音抑制算法。

 

03 AI声场环绕算法

随着个人娱乐场景的多元化和智能终端的生态融合,传统双声道系统在空间感还原、声源定位精度、动态范围表现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虚拟环绕声场将声音从二维平面拓展至三维空间,实现雨滴从头顶飘落、子弹从侧后方呼啸而过的沉浸式听觉体验,AI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了个人娱乐场景。 

 

通过AI识别,分离左右声道中的人声信号、伴奏信号和环境音信号;分别对人声、伴奏和环境音进行增益处理,实现人声增强等效果;

利用头相关传递函数对信号进行不同虚拟声源位置的双耳渲染;

突破物理扬声器位置带来的声场局限,营造逼真的5.1声道环绕音效。

图9 环绕声的设备示意图

 

声场拓宽的同时,可清晰地听到来自侧后方的虚拟环绕声,见图10所示

图10声场扩展示意图

 

AI声场环绕算法功能在艾为飞天™DSP产品AW88188中支持。


DSP 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计算需求也随之显著增加。在端侧设备领域,AI算法的应用逐渐普及,例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等,这些设备通过本地化处理实现了语音交互、环境感知、健康监测等功能。然而,端侧设备在计算能力方面受到处理器规模的限制,面临着计算资源有限、功耗约束以及实时性要求高等挑战。如何在端侧设备上高效实现AI算法的应用,成为当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临的重要课题。

 

DSP作为专门处理信号的处理器,在音频、图像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智能化需求的提升,DSP也需要将现有的信号处理技术与AI算法进行深度融合,以满足更复杂的处理需求。

 

为了应对AI算法在端侧设备中对计算能力的高要求,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应运而生。NPU作为一种专为神经网络计算设计的硬件加速器,能够显著提升AI算法的运行效率,成为解决端侧AI计算需求的关键技术。通过NPU与DSP的结合,不仅能够优化AI算法的运行效率和功耗表现,还为端侧智能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NPU凭借其高效能、低功耗、实时响应和专用硬件加速等优点,正在成为AI应用中的关键硬件组件。其在边缘计算、实时数据分析、终端AI等场景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数模龙头艾为电子将结合自身的市场需求、技术积累以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更多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NPU产品。

 

总体而言,功放DSP仍具有重要地位。尽管平台算力显著提升,但算力需求是无止境的。功放DSP可利用自身计算优势,补充平台算力不足的应用场景。同时,功放DSP在实时性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结合喇叭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实现最佳的保护和音效效果。

 

本系列整体回顾了DSP架构和技术,艾为飞天™DSP产品迭代及核心算法,并对未来DSP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NPU技术和丰富的AI应用需求进行了深入展望。数模龙头艾为电子始终紧密围绕DSP技术开展创新工作,致力于采用先进的DSP技术,开发具有最佳效果的产品。

专题

查看更多
IC品牌故事

IC 品牌故事 | 三次易主,安世半导体的跨国迁徙

IC 品牌故事 | 开放合作+特色深耕,华虹的突围之路

IC 品牌故事 | Wolfspeed:从LED到SiC,被中国厂商围追堵截的巨头

人形机器人

市场 |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业

方案 | Allegro解决方案助力机器人应用提升效率、可靠性和创新

方案 | 爱仕特SiC三电平方案:突破工商储能PCS高效极限

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 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4D毫米波雷达技术全解析

毫米波雷达 | 有哪些热门毫米波雷达芯片和解决方案?

毫米波雷达 | 超百亿美元的毫米波雷达都用在了哪里?

0
收藏
0